吴忠市政协委员,红寺堡区新庄集乡中心学校副校长母全智,在上世纪90年代怀着对体育的无限热爱,踏上了前往北京求学的旅程。毕业后,母全智毅然选择回到家乡红寺堡区,成为了一名体育教师,决心用自己对体育教育的热爱,为乡村的孩子们搭建起一座通往梦想的桥梁。
从乡村教师到体育引路人
2004年8月,母全智来到红寺堡区南川乡白墩小学(现为红寺堡区新庄集乡白墩小学),开始了他的乡村体育教学生涯。在这个条件艰苦的乡村学校,他不仅担任体育教学,还兼任语文教学和政教处工作,让他忙得不可开交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母全智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:成立足球队。
当时,乡村学校对体育教育并不重视,但母全智希望,体育运动能够成为改变乡村孩子们命运的钥匙。他利用课余时间,四处奔走,为学生们协调了足球和训练装备。在操场上,他手把手教孩子们踢球技巧,耐心纠正每一个动作。
2008年,红寺堡区小学足球联赛举办,为了让孩子们有优异的表现,无数个清晨、午休和放学时分,母全智带领足球队的孩子们刻苦训练,在他的指导下反复练习基本功和体能,孩子们的球技日益见长。在决赛的关键时刻,孩子们连续成功防守对方主力球员的进攻,精妙的抢断、不断地突围,最终在比赛中拿到了冠军。
“当金光闪闪的冠军奖杯被高高举起时,我看到孩子们和家长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,我知道,我的努力值得。”母全智说,“比奖杯更珍贵的,是这段共同奋斗的经历带给孩子们的成长,我想把体育精神的种子‘种’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。”
探索乡村教育新路径
2011年3月,母全智任职为红寺堡区新庄集乡南角湾小学的校长,但他对体育教育的热爱和执着从未改变。面对场地限制、活动时长不足及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,母全智结合学校实际,常态化开展各项体育比赛,以“赛促练”形成体教融合特色。在他的带领下,学校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,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。
母全智大胆创新,整合大课间与体育课,优化资源配置,解决了场地和活动时长问题。确保每天每班都有体育课,让学生自主选择篮球或者足球等活动项目。组织教师开展体教融合的培训活动,提升教师们的教学能力。
2023年8月,母全智成为红寺堡区新庄集乡中心学校副校长,以体育育人的教学理念,他从未停止。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体育运动,把球类运动贯穿于课堂内外,学校每学期定期开展班级球类联赛。母全智还把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相结合,通过“运动积分兑换自习时间”等方式激励学生,并推动体育特长与升学通道相结合,为有潜力的学生制定“文化+体育”双轨培养计划。他还在校园里开辟了“阳光体育角”,放置简易训练器械,让课间十分钟也能成为运动时光。
体育之舟载梦出村
一直以来,带着孩子们去大城市参加比赛,激励他们勇敢追求人生目标,是母全智体育教育的初心。母全智坚信,体育教育是让知识生根发芽的沃土,能够改变命运的力量,也是乡村孩子们走出大山,实现梦想的重要途径。
马立梅是母全智的学生,小学期间,马立梅被选入学校篮球队,因表现突出,小学毕业后,被宁夏体育职业学院特招。另一名学生哈兵入选全国青少年足球夏令营,成为红寺堡区首个入选国家级训练营的乡村学生。
在母全智的带领下,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体育运动走出了乡村。“孩子们不仅在赛场上展现了风采,更重要的是,他们学会了团队合作、公平竞争和尊重他人。这些宝贵的品质,将伴随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。”母全智说。
作为一名深耕乡村教育三十年的教师,母全智不仅在学校推广体育,还为乡村体育教育发声。他推动建设更多体育设施,组织体育教育公益活动。如今,母全智依然忙碌,在他培养的学生中,有人成为职业运动员,有人考上大学,更多孩子找到了人生的方向。 (记者 梁 静 刘 媛 文/图)